您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成为我校电子信息类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具有理工融合的特点,知识结构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理论与技术。本专业入选江苏省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采用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2.5+0.5+1”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和物联网集成应用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就业前景广阔。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三、毕业要求

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子类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问题。

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1.虚拟仪器技术(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虚拟仪器的基本原理、概念、技术和基本的开发流程,掌握虚拟仪器开发语言LabVIEW的基本体系结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实现基于LabVIEW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通过课堂操作练习、实验或实训,锻炼学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2.电路(Circuit  4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研究电路的模型,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使学生学会能运用电路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计算电路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并为后继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同时为从事相关技术工作与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路中复杂的工程问题,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路中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模拟电子技术(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3.5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具有识别和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模拟电路中复杂的工程问题。

4.数字电子技术(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电路和逻辑函数的基本概念、门电路和触发器等数字电路基本器件的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TTLCMOS器件的正确使用方法、用中规模集成(MSI)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数字电子技术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数字电路中复杂的工程问题。

5.信号分析与处理(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4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信号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时域、频域和其它变换域的连续信号、离散信号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信号理论分析和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及专业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能够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号处理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基于信号分析的科学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of MCU and Application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系统的软硬件基本知识、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包括单片机内部和外部的随机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定时器,串行通信端口,单片机最小系统等。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针对单片机复杂工程问题和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7.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s 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高频电路及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各类高频放大电路、振荡器、调制解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估算方法。通过课堂仿真演示、动画演示和实验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基于通信电子线路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电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8.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3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通信及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式和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条件和技术;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信源与信道编码、模拟与数字调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主要讲解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性能,以便为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技术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基于通信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